中国建成太空算力中心

腾赚网 97 0

AI热潮正从地面涌向太空,一场算力的星际竞赛悄然打响。近期,国内外“太空算力”动作频频:国星宇航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出的“零碳太空计算中心”斩获十大首发成果,单星算力达744TOPS,星座总能力达5POPS,星间通信速率高达100Gbps,已为多家科研机构提供在轨服务。海外同样加速布局——英伟达将H100 GPU送入太空,马斯克计划扩建星链V3卫星群打造太空数据中心,谷歌则启动“捕日者计划”,拟于2027年发射搭载TPU的AI卫星。业内普遍认为,太空正成为AI规模化的新前沿。

与传统“天感地算”模式相比,太空算力优势明显。以往卫星数据回传地面处理受限于带宽和延迟,大量信息白白流失,而太空本地计算可实现秒级响应,如火灾监测从数小时缩短至几秒。更关键的是能源问题,地面AI数据中心耗电惊人,预计2030年美国相关用电将占全国四成。相比之下,太空数据中心利用高强度太阳能持续供电,发电效率是地面五倍,深空低温环境也大幅降低散热成本。模块化部署、真空光速传输等特性进一步提升效率。我国已率先迈出步伐,“三体计算星座”完成首批发射,目标2030年建成千星规模、总算力达1000P的空天网络,支撑未来全域智能。

普天科技、霍莱沃、上海瀚讯、臻镭科技等企业正深度参与这一变革。前者协同推进“星缆计划”,后者覆盖测量、通信、芯片等关键环节,共同织就中国太空算力底座。随着组网加速,一张覆盖全球的空天智能网络正在成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