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固态电池正加速驶入现实,成为撬动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的关键力量。过去受限于“陶瓷般”的电解质与“橡皮泥状”锂金属负极难以贴合,导致离子传输不畅,续航难突破500公里。如今,中国科研团队接连攻克界面接触难题,让电池能量密度翻倍,100公斤电池有望支撑超1000公里续航,彻底改写电动车出行版图。
中科院团队研发的“碘离子胶水”,能在充放电时自动填充界面缝隙,实现电极与电解质的智能自愈合;金属所则通过柔性骨架技术,让原本脆硬的电解质变得可弯折、耐扭曲,储能能力提升86%;清华团队用含氟材料为电解质穿上“防护甲”,抗高压、耐针刺,在高温满电下依然不起火。三大突破从导通、结构到安全全面发力,推动固态电池迈向量产快车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