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加速集约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券商行业正迎来一场静悄悄的变革,集约化运营从讨论阶段快速迈入实操阶段。曾经布局数字化与集约化的券商,如今开始尝到“甜头”——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客户触达能力显著增强。湘财证券总裁周乐峰曾用一个直观数据说明变化:14名员工通过标准化流程,半天就能完成9万次客户触达,而传统模式下这需要200人团队才能实现。在“9.24”行情中,这种优势被进一步放大,部分券商通过互联网渠道的获客效率,达到传统网点的数十倍。
推动集约化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行业结构性变化。经纪业务面临长尾客户难覆盖、服务成本高、渠道分散等痛点,集约化成为破局关键。一方面,获客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转移,让总部主导的集中运营更具优势;另一方面,客户服务逻辑也在变化,投顾服务标准化、可复制的特点,使得批量服务成为可能。技术进步更是为集约化提供了支撑,智能外呼、CRM系统、企业微信等工具成为券商运营标配,国泰海通的“人机结合”模式便是一个典型例子,AI承担基础信息传递,人工投顾则聚焦情感陪伴,实现效率与温度的平衡。
不同券商也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华泰证券用十年时间逐步推进客户集中管理,走出了一条渐进式改革之路;国泰海通成立互联网分公司,将原本分散的线上业务集中运营;东方财富、平安证券则凭借互联网原生优势,实现全流程线上服务;区域券商如华西证券则在集约化与本地化之间寻找平衡点。无论哪种模式,组织架构、技术工具、考核机制与商业模式的协同,都是成功的关键。
但集约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人”的问题。客户归属、利益分配、组织调整,每一步都涉及复杂的博弈。营业部与总部之间的资源争夺、考核指标的重新设定、管理思维的转变,都需要时间磨合。正如周乐峰所言,集约化不是总部简单集权,而是要找到效率与利益的平衡点。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有的券商用了十年,才逐步理顺机制。对更多券商而言,这场转型仍需耐心与战略定力,等待共识形成、机制完善、人才更替,才能真正实现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