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继飞行汽车之后,人形机器人成了车企新宠。广汽、上汽、比亚迪、长安、小鹏、奇瑞、小米等近20家车企正通过自研或合作方式,纷纷进军这一领域。业内人士指出,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生产体系方面具备优势,布局人形机器人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品牌形象,充当科技展示的“门面”;二是未来有望替代人工,降低制造成本;三是受特斯拉示范效应影响,多数企业采取跟随策略,谨慎推进。
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1540亿美元,花旗银行则预计2050年全球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目前,多家车企已开始试点应用,如广汽GoMate计划在生产线示范使用,小鹏Iron已在工厂实训,特斯拉Optimus也将在年内投入使用。奇瑞的人形机器人甚至已出口海外,在马来西亚4S店协助销售。尽管前景广阔,但行业仍面临落地难、实用性不足等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距离真正普及仍有不小距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