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货币基金收益跌进“1%时代”,投资者却还在为高费率买单。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25日,全市场货基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仅1.11%,而仍有226只产品管理费率高于0.2%,其中16只高达0.9%。更离谱的是,部分高收费产品收益反而低于行业均值,实际到手收益几乎被费用吃光。所谓“浮动费率”机制本为保护投资者,如今却成频繁上调费用的遮羞布。中信建投智多鑫等产品一个月内反复调整费率,前脚降费后脚涨回,表面合规实则制造混乱。叠加托管费与销售服务费,综合成本常超1%,散户成了隐形买单主力。

这类高费率产品多源自券商资管转型,依托保证金账户导流,用户对价格不敏感,机构自然缺乏降费动力。尽管监管已出手,明确要求降低销售服务费上限至0.15%,并引导整体降费,但落地进展缓慢。天弘余额宝虽下调托管费,管理费和销售费仍维持原样。目前个人投资者持有货基规模占比达74.5%,大多数人只图取用方便,忽略了成本侵蚀回报。行业头部机构本具备规模优势,完全有能力压降费用让利持有人。当收益持续走低,费率改革却原地踏步,货基的“稳稳幸福”正面临信任考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