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溢价创十年新低
近期AH溢价指数跌至近10年低位,一度从5月的134回落至117,创下2018年以来新低。南下资金成交占比已达四成,港股配置正被越来越多机构纳入核心布局。市场普遍关注:为何同一家公司在A股和H股价格差距持续缩小?这种走势还能走多远?历史数据显示,AH溢价长期偏离中枢,均值回归缓慢。2015至2019年中枢为127,而近年已升至143,说明该指标本身波动大、周期长,短期难以靠“便宜就涨”逻辑扭转。
AH价差的根本在于两地市场割裂。A股与H股无法自由转换,套利机制缺失,导致价格长期背离。投资者结构差异明显,港股虽有南向资金涌入,但外资主导格局未变;交易制度上,红利税、涨跌幅限制和做空机制的不同也加剧定价分化。研究显示,红利税对折价影响仅约5%,远低于市场误判的25%。综合利率、风险溢价与资金流向测算,长期AH价差中枢或在26%至27%之间,但实际运行受多重因素扰动,参考意义有限。
当前AH溢价已处低位,继续押注“收窄行情”的性价比下降。华泰证券模型指出,美元走势、流动性环境与估值水平共同决定未来方向。若美元走弱、人民币企稳、港股估值回升,AH溢价有望进一步下探至15%以下。随着更多非红利型公司两地上市,H股相对吸引力或将提升。投资选择上,资本利得远比股息重要。若溢价维持或收窄,港股更具优势;一旦反弹,A股涨幅可能轻松盖过H股分红收益。
需警惕的风险包括地缘动荡推高美元避险需求,以及新一批赴港上市企业拉低整体溢价速度超预期。AH比较应聚焦同质公司,不能简单外推到行业或指数层面。当前两地上市公司性价比接近,港股略胜一筹,但真正的机会或许不在价差本身,而在赛道与行业的前瞻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