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覆盖产科、妇科、康复、麻醉、体被系统和美容整形六大领域。截至目前,已累计印发33批指南,整合设立1640项主项目及配套加收、拓展项目。过去各地项目标准不一,“同名不同项、同项不同价”现象普遍。此次改革推动全国统一规范,转变立项思路——从“按技术细节”转向“按服务产出”,让定价更贴近患者实际获益,体现“价值决定价格”的核心逻辑。通过合并271个旧项目为124个新主项目,提升项目颗粒度,增强对新技术的兼容性,同时优化计价单位,如胎心监测统一为“胎次”,麻醉监测纳入整体麻醉费用,减少重复申报。
新指南还突出技术劳务价值,拉大三级与二级医院复杂手术的定价差距,引导优质资源聚焦高难度诊疗。产科新增“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项目,支持生育服务;美容整形增设“方案设计费”,按肿瘤面积细化收费梯度;康复项目改按“半小时”计时,每增加10分钟可加收,体现医务人员劳动强度。人工智能辅助康复纳入拓展项,允许替代但不得重复收费。药学、病理、检验等领域指南也在加速推进,预计2026年全面落地,届时将形成全国统一、动态更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