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近日发布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文件,标志着新一轮集采正式启动。此次改革聚焦“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在品种筛选、企业门槛、报价机制等方面全面升级。高风险品种如专利纠纷或临床使用风险较大的药品被排除在外,保障用药安全。医疗机构首次可按具体品牌报量,更贴近实际用药习惯。竞价规则也大幅调整,锚点价格不再只看最低价,而是取平均价50%与最低价中的较高者,避免个别低价搅乱整体格局。新增的两类复活机制为企业提供补救机会,既遏制恶意压价,又鼓励理性竞争。
尽管规则优化缓解了降价压力,但价格博弈依然激烈。本轮集采55个品种中,多数品种申报企业超10家,部分甚至达40余家,而入围上限仅为10家,淘汰率高企。头孢唑肟注射剂等热门品种竞争尤为白热化。行业普遍认为,这反映出仿制药领域同质化严重、扎堆申报的顽疾。仅靠集采规则调整难以根治,还需药监、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在审批端加强引导,推动企业转向创新药和高端仿制,真正实现行业提质增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