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今年以来,私募行业迎来新一轮注销潮,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注销结构和动因已悄然生变。截至9月14日,已有836家私募完成注销,其中股权类私募占大头,达452家,证券类私募367家。主动注销数量首次超过协会注销,标志着行业出清正从“监管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国资系和金融机构旗下的私募成为本轮注销主力。多家成立超10年的国资背景私募主动退场,如上海上投资本、苏州相誉鑫、湖南清源投资等,背后多为地方国资委或产业资本控股。与此同时,永赢基金、西南证券、中国人保等金融机构也纷纷注销旗下私募,部分机构因母公司战略调整或经营承压,选择剥离非核心资产。一些曾由知名企业控股的私募,如珠海恒大普惠资管、豆神教育旗下宁波立思辰投资等,也因母体风险被波及而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外资和知名资管机构也参与其中,如华宝信托、东亚联丰、景顺投资等纷纷主动注销私募牌照。此外,仍有大量私募因长期无在管基金或工商异常被强制注销,反映出行业整体在加速洗牌。随着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增强,私募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