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成光博会“顶流”,海外订单火爆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1号、12号馆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在恩达通展台,工作人员不断询问来访者:“您是哪家公司的?有没有预约?”这一幕折射出光通信行业的火热程度。光博会期间,光模块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从芯片到线缆,各类产品集中亮相。作为算力中心的“神经网络”,光模块不仅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也在展会上吸引了大量从业者交流洽谈。
多家上市公司参展,新易盛、中际旭创、光迅科技、立讯精密等头部企业纷纷亮相,展区内洽谈室成为标配。新易盛设三间会议室和一间演示室,展示墙仅一面,但围观者众多。光通信受AI驱动,800G加速部署,1.6T逐步成熟,部分厂商已开始出货。业内普遍认为,2027年1.6T将开始商用,3.2T则仍面临技术挑战。光博会前夕的讯石光通信大会上,有专家指出,3.2T研发需提前布局,从设计到量产至少需要两三年。
海外市场成为光模块企业关注焦点。恩达通称产品主销美国,北美订单优先,硅谷设有办公室。据媒体报道,微软、亚马逊、谷歌、Oracle等海外巨头手握巨额订单,正加速建设数据中心。新易盛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高达94.4%,中际旭创海外营收占比也达86.3%。有业内人士坦言,海外市场价格更高、需求更稳,相比之下,国内市场“内卷”严重,客户压价贴近成本线。
不过,海外拓展并非易事。有企业人士直言:“能进去就肯定是好,但很难进。”展会和渠道商是主要拓展方式,但海外展会上中国厂商扎堆,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一位参展者坦言,海外客户供应链成熟,除非能解决痛点,否则难有机会。
AI算力集群架构的Scale-out与Scale-up也成为行业热议话题。前者通过增加服务器数量提升性能,后者则聚焦单机性能优化。有专家指出,Scale-out发展更快,但故障率高、互联脆弱。阿里云已在Scale-out领域积累丰富经验,同时积极布局Scale-up网络技术UPN。中美市场在互联技术选择上存在差异,光模块与铜缆\/AEC展开竞争。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其已从提供算力芯片向互联技术延伸,AI价值链正向“算力+互联+光子集成”扩展。
光芯片成为光模块竞争核心。光发射芯片负责将电信号转为光信号,光接收芯片则完成反向转换,两者性能直接影响通信质量。据行业数据,光芯片在高速光模块中的成本占比可达30%-70%。芯思杰专注光接收芯片,工作人员表示,AI是未来趋势,市场需求旺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AI热潮持谨慎态度。一位光器件公司负责人表示,“AI实际应用有些滞后,产业需要理性克制。”另一位从业者也认为,扩产应根据订单情况稳步推进。ICC讯石分析师吴娜指出,光模块长期需求明确,机遇大于风险,但若上游供应缓解,产能过剩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