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耗材分类优化落地

腾赚网 209 0

国家医保局近日举办直播解读,重点介绍已完成分类优化的七类医用耗材,包括血管介入支架、人工关节、起搏器、透析器、吻合器、眼科晶体及骨科植入物。这是《关于公布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及医保通用名的公告》发布后,首次系统性公开解读。多位专家参与,深入剖析政策逻辑与实际应用。

长期以来,医用耗材分类混乱,规格繁杂、命名不统一,给医保支付与监管带来不小挑战。此次新规通过细化材质、适应症与临床场景等维度,实现精准分类。以支架为例,新规明确区分金属与可降解材料,以及冠脉与外周血管等应用类型,为医保精准结算打下基础。

截至2025年8月底,医保耗材数据库已收录10.36万条代码,覆盖1.5万家企业、14.09万件产品。其中,血管介入支架与人工关节因纳入集采,价格大幅下降。冠脉支架从1.3万元降至700元,人工关节从3.5万元降至7000元,两年累计节省医保基金超328亿元。与此同时,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高技术壁垒产品也首次纳入分类体系,标志着医保管理向高值领域延伸。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深化代码在价格监测中的应用,探索医保通用名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骨科植入类耗材调整研究已基本完成,将择机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高值耗材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200亿元,骨科植入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2%,其中3D打印个性化关节假体增速更将突破30%。针对创新产品,医保库预留“其他”类别,保障新产品快速赋码应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