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9月8日讯 利率债收益率全面进入“1”时代,债券投资收益空间被大幅压缩。面对低利率环境,债券估值能力日益关键,监管也提高了相关要求。但业内普遍反映,债券估值难度大,技术门槛高。
估值难,难在哪儿?一方面,我国信用债市场流动性差,多数债券无成交记录,难以准确定价;另一方面,传统分析方法时效性差,无法满足高频交易需求。过去机构习惯持有债券吃票息,缺乏交易与估值能力积累,导致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如今,估值能力不仅关系交易与定价,更直接影响收益与风控水平。监管方面,近年接连出台文件,推动估值体系建设,鼓励多模型交叉验证、引入第三方服务,提升定价效率与风险管理能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