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容量突破15000mAh
智能手机进入“大电池”时代,续航焦虑正被逐步缓解。真我近日发布了一款电池容量高达15000mAh的概念机,宣称一次充电可支持5天续航,甚至能连续拍摄18小时、播放视频50小时。小米、荣耀、VIVO等品牌也纷纷跟进,6000mAh以上电池已成常见配置。从市场趋势看,8000mAh档位的新机正加速入市,中低端机型成为“续航大战”的主战场。
在续航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电池材料和技术不断突破,硅碳负极、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逐步落地。不过,旗舰机型受限于体积、重量与性能平衡,尚未大规模采用超大电池。相比之下,中低端机型更倾向于通过大电池吸引外卖、直播等高强度使用人群。尽管如此,随着端侧AI发展,对电池容量提出更高要求,大电池或将成为未来手机的重要支撑。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平均电池容量达5418mAh,全球领先。分析指出,用户使用场景增多、本土品牌快速响应、供应链技术进步,是推动大容量电池普及的三大原因。但与此同时,厂商也面临取舍难题: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兼顾性能、影像与续航,仍是技术突破的关键。
当前,硅碳负极电池已在多款中端机型中落地,能量密度提升显著。不过,材料膨胀、制造成本、量产良率等问题仍制约其在高端市场的普及。部分厂商表示,半固态电池虽已进入中试阶段,但距离大规模商用仍有距离。欣旺达等企业正加快布局,目标突破全固态电池技术瓶颈。
在消费者端,小屏手机热度回升,进一步压缩电池空间。厂商需在轻薄、性能与续航之间找到平衡点。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手机电池的发展将取决于实际需求与技术进步的节奏,盲目追求大容量未必能带来市场认可。续航提升仍是厂商的“必修课”,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谁就有可能在“续航大战”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