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近日一口气披露五份自律处分信息,私募机构再次成为处罚重点。其中,上海复熙、江苏煜宁、上海寰财三家公司因违规参与债券发行被点名,分别受到严重警告或警告处理。这些私募通过资管产品协助发行人非市场化发行,有的收取大额财务资助,有的搞“自融”操作,扰乱市场秩序。
从处分内容来看,三家公司行为可归纳为三大违规类型:一是“自融”发行,如上海寰财通过嵌套结构帮助发行人绕过审核;二是“返费”发行,像上海复熙、江苏煜宁通过资管产品收取服务费,变相输送利益;三是跨业务违规,部分私募存在兼营冲突业务、利用基金财产牟利等问题。这些行为不仅扭曲债券定价机制,也埋下信用风险隐患。
此次处分并非首次,三家公司此前已遭地方证监局和中基协处罚。上海寰财因多项管理违规被撤销登记,江苏煜宁被责令改正并取消会员资格,上海复熙则被暂停产品备案。这些案例反映出私募行业在债券发行环节的灰色操作,也暴露部分机构内控薄弱、合规意识淡漠的问题。
交易商协会近年来持续加大对“自融”“返费”等非市场化发行行为的打击力度。2024年已查处多起隐蔽性强、链条复杂的违规案件,涉及发行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监管层多次发文规范发行业务,明确禁止利益输送和市场操纵行为,表明维护债券市场公平秩序的决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