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银行11亿贷款案牵出资本暗网

腾赚网 97 0

金融市场的深水区,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一笔11亿元的贷款,跨越八年,牵出三家上市公司、两家退市公司和16个担保方的复杂关系网。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纠纷,背后却是一场资本运作、隐性担保和选择性追责交织的局中局。

兰州银行11亿贷款案牵出资本暗网-第1张图片-腾赚网

时间回到2017年,兰州银行向三家名为“杭州荷修”“杭州都昂”“杭州木东”的贸易公司发放三笔贷款,总额达11亿元。这些公司注册资本微薄、无员工社保记录,注册地址也查无实处。贷款背后,实则是围绕建新集团破产重整展开的一次资金腾挪。国城集团、银河天成集团等多方势力牵涉其中,形成一张错综复杂的担保网。而贷款到期后未能偿还,成为兰州银行IPO前的一块“烫手山芋”。

为美化财务报表,兰州银行在2020年底将这11亿元债权原价转让给三维汇成,并由其发起诉讼追债。但问题在于,这笔债权在当时已明显存在风险,担保方中多家公司已陷入退市危机。三维汇成以原价接盘,商业逻辑难言合理。其行为也引起证监会关注,被质疑是否存在调节不良贷款之嫌。

案件审理中,担保方质疑三维汇成“选择性起诉”,部分关键担保人未被列入被告,引发责任分配争议。而国城集团作为建新集团重整的操盘方,虽未直接出现在贷款合同中,但其关联企业、人员与贷款资金流向高度重合,被质疑为实际受益方。

兰州银行在这起事件中的角色始终备受质疑。从放款对象的选择,到债权转让的安排,再到后续对关联方的大额授信,其风控机制和信贷管理都难逃拷问。上市后,兰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关联授信风险突出,监管处罚频频,暴露出深层次问题。

这场资本迷局背后,是一条由“壳公司”通道输血、关联担保隐匿风险、特定方接盘美化报表、选择性追责减小损失构成的完整链条。它不仅撕开了银行风控的漏洞,也暴露出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监管的薄弱环节。当“三公”原则被践踏,市场期待的是制度的完善与监管的收紧,让投机者无处遁形。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