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加速出海布局
今年以来,多家头部量化私募如黑翼资产、前海博普资产纷纷在海外设立关联公司,拿下香港9号牌照,为国际化布局铺路。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7家私募设立香港关联公司并持有有效9号牌照。其中主观私募占58家,量化私募20家,混合型私募9家。业内认为,取得该牌照意味着私募可直接管理美元基金,实现资产与负债端同步出海,相比境内资金配置海外资产更具战略意义。
不同于以往“有牌无业”的情况,今年不少私募已开始实质动作。有机构在香港设立团队、发行产品,计划未来向欧美募资。尽管多数公司仍以海外募资投向A股为主,但随着A股回暖,外资关注度上升,也为出海创造了机会。不过,也有观察指出,真正实现国际化不仅是募资,还需全球用人、参与多市场,构建全球配置能力。目前仅有少数机构如龙旗科技、喜岳投资等实现海外募资规模化,海外投资者占比高,资金来源多元。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87家持牌私募中,37家管理规模超50亿,占比约43%,而管理规模低于5亿的也有36家,占比约41%。从地域分布看,上海、深圳、北京持牌私募最多,分别为29家、21家、14家。调研显示,六成量化私募有出海意愿,但多数仍处早期阶段,仅二成迈出实质步伐,策略成熟并成功募资的不足2%。
业内指出,私募出海首选香港,因其融资成本低、资金稳定,也便于对接中国居民的离岸资产。根据《中国量化白皮书》调研,近六成机构将国际化第一步放在香港,其次为美国,欧洲、新加坡、日本等地也有部分布局,而热度较高的中东、印尼等地实际参与度不高。部分机构已初见成效,如明汯投资在港、新设点,纽约设研发中心;宽德、宏锡基金等也在海外部署团队。尽管如此,多数机构仍面临本地化能力弱、资源不足等问题,离真正深入国际市场仍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