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2025年,基金清盘潮仍在持续。截至目前,已有132只基金宣告清盘,延续了过去两年“弱者出清”的趋势。虽然整体数量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清盘产品类型更为复杂。不仅是一些长期规模低迷的边缘产品退出市场,部分新成立或依托热门题材的基金也未能幸免。例如国联智选红利、富荣医药健康等产品在所属主题热度未减的情况下仍黯然离场,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主动权益类产品仍是清盘主力,占比超过三成,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较大。指数基金虽为被动投资,但因同质化严重,也成为清盘重灾区。随着市场对基金管理能力要求提升,缺乏特色、策略模糊、业绩平庸的产品正加速被淘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基金进入“临界状态”,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持有人数量不足红线,面临清算风险。
基金公司对待“壳资源”的态度也在转变,从以往托底维持转向主动出清,以优化资源配置。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资金越来越向头部集中,中小基金公司若盲目追逐热门赛道却无法形成差异化优势,最终只能仓促收场。泉果基金旗下首只纯债产品泉果泰岩3个月定开便是典型案例,成立仅一年便因持有人数量不达标而清盘,基金经理戴骏也已卸任全部产品,去向成谜。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在激烈竞争中找准定位比盲目扩张更为关键,否则每一次产品清盘都将成为资源错配与战略摇摆的代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