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中国科学院“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11月24日正式启动,并首次发布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研究计划。该装置预计2027年底建成,将开展氘氚燃烧等离子体实验,目标实现聚变功率20至200兆瓦,突破能量净增益,迈出聚变发电示范的关键一步。与ITER、EAST等大型装置不同,BEST采用紧凑型高场技术,用更强磁场在更小空间内高效约束等离子体,提升功率密度,推动研发重心从原理验证转向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性探索。
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具备资源丰富、清洁安全、能量密度高等优势,而“燃烧等离子体”是其实现持续发电的核心挑战——反应一旦点燃,便依靠自身热量维持,不再依赖外部加热。此次启动的国际计划标志着中国聚变研究加速开放合作,全球十余国科学家签署《合肥聚变宣言》,承诺共享资源、联合攻关。同时,国内聚变项目进入密集采购期,BEST及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近期招标总额超30亿元,覆盖电源、低温、涉氚系统等关键环节。随着AI对能源需求结构的影响加深,可控核聚变正步入产业化临界点,磁体、包层、真空室等核心系统成为建设重点,国产化进度与技术融合能力将决定未来能源格局中的角色分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