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券商资管“申牌潮”正从火热转向冷静。继广发资管之后,光证资管也正式退出公募基金管理资格审批名单,成为又一家主动撤回申请的头部机构。自2022年证监会推出“一参一控一牌”政策以来,多家券商曾争相递交申请,试图补齐公募短板。但两年多过去,除招商资管与兴证资管顺利获批外,其余多数停滞不前。目前排队的仅剩国证资管和国金资管两家,行业热情明显降温。
背后原因复杂却清晰。审批进度缓慢、集团已有公募牌照、参公产品整改路径明确,三大现实因素叠加,让不少机构选择止损。光证资管申请两年未进入审查,广发资管则在拥有广发基金和易方达股权背景下,面临监管穿透难题。与此同时,将参公大集合产品转移至母公司控股的公募平台,已成为主流做法。中信、国投、国信等纷纷效仿,通过“曲线持牌”完成合规转型。与其苦等一张不确定的牌照,不如快速整合资源,腾挪出更高效的发展空间。这场退与进的博弈,折射出行业从拼牌照转向重协同的新逻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