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算力需求激增。随着AI模型参数迈入万亿级,传统算力架构已难以为继,“超节点”应运而生,成为支撑大模型训练与推理的新一代核心设施。所谓超节点(Superpod),是将数千张GPU集成于单一逻辑单元的高性能集群架构,由英伟达率先提出。通过高速互联技术,超节点有效解决了服务器间带宽低、延迟高的问题,大幅提升整体算力效率。
阿里云、华为、浪潮信息、百度等企业纷纷入局。阿里云在2025云栖大会上推出磐久128超节点,单柜支持128颗AI芯片,推理性能较传统架构提升50%。华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已落地300多套,服务超20家政企客户,并计划于2026年和2027年分别推出Atlas 950与Atlas 960超节点,最大规模达1.5万卡以上。对比英伟达即将推出的NVL144,华为新品在卡数、算力、内存和互联带宽方面全面领先。与此同时,浪潮、沐曦、百度也相继发布自研超节点产品,加速国产算力生态布局。
随着算力密度飙升,超节点单机柜功耗普遍突破100KW,散热与供电成为新挑战。全液冷、光互联等技术成为破局关键。业内认为,超节点正重新定义AI基础设施范式,推动国产算力从芯片竞争迈向系统级效率比拼。未来,伴随渗透率提升,光模块、液冷、高速连接等上下游产业链将迎来爆发机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