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钠电池产业化正加速推进,从示范应用迈向规模化落地。在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我国已在基础研究、材料制备和电池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产品性能持续提升,广泛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等领域。尽管锂电池仍主导市场,但钠电池凭借高功率、耐低温、安全性强等优势,聚焦商用车、工程机械、UPS电源及调频储能等特定场景,形成差异化互补格局。宁德时代已推出量产钠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续航超500公里,覆盖四成以上乘用车需求。中科海纳、海辰储能、中钠能源等企业也通过性能测评,推动技术落地。
业内普遍认为,2026年将是钠电池规模化应用的起点。当前产线成本已降至0.4–0.5元\/Wh,未来有望逼近0.3元\/Wh,与锂电池持平。虽然能量密度尚有差距,但其快充、长寿命特性契合重卡、矿卡、混合动力等高功率市场需求。预计到2030年,全球混动车销量将达2000万辆,高功率电池市场规模超3400亿元。企业正围绕磷酸钒钠材料、硬碳负极体系发力,提升循环寿命与充电速度。随着产业链完善和技术迭代,钠电池将在无补贴条件下实现用户自发采购,开启可持续商业化新篇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