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优化医用耗材分类管理

腾赚网 98 0

国家医保局近日召开医用耗材分类规则解读会,聚焦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等7类重点耗材,开展分类优化专项解读,旨在帮助企业更清晰理解规则,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过去,医用耗材命名混乱,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普遍,给医保支付和监管带来不小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医保局构建了统一的耗材信息数据库,按科类、部位、功能等属性分类,涵盖17个一级分类、174个二级分类、1046个三级分类,以及近九千个材质与规格分类。截至2025年8月底,数据库已发布超10万条分类代码,覆盖1.5万家企业、逾14万件产品,真正实现“一物一码”,为医保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新分类体系不仅统一了医保通用名,还提升了价格监测效率。过去监测耗材价格需手动筛选、审核注册证信息,流程繁琐。如今,借助统一编码,可直接关联产品规格型号,快速提取全国采购数据,精准监测同类产品价格。医保部门已针对集采重点耗材开展专项监测,排查异常高价,推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此次分类优化还注重支持创新。分类体系中设有“其他”类别,为尚未明确归类的创新产品提供临时赋码通道,确保其能及时进入临床应用。修订过程中广泛邀请专家参与,确保分类科学、实用,贴合临床需求,减少交叉重叠,提升管理效率。

目前,骨科植入类耗材分类调整研究已基本完成,后续将择期发布,医保医用耗材管理体系正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