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路交换机重塑全球数据中心格局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描绘未来AI工厂的蓝图:不只是规模庞大,更要能将城市、国家甚至洲际的数据中心串联成一体。但现实并不轻松,随着AI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数据传输带来的延迟和能耗问题日益突出。即便是英伟达自身,也坦言跨数据中心的网络延迟是当前AI训练的一大瓶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OCS(光路交换机)悄然崛起。这项源自光通信技术、能在光域内直接完成信号交换的设备,凭借低延迟和低能耗优势,正在重新定义数据传输的“光速”。2025年8月,英伟达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为OCS打开了新的应用空间。该技术能将高性能以太网扩展至不同区域,打破建筑限制,把全球数据中心联结成一个“超级GPU”。而当数十万个计算节点协同运作,OCS在端口数量和带宽上的优势便显得尤为关键。
相比传统交换机需要反复进行光电转换,OCS则直接重构光信号路径,省去中间环节。它不像“翻译官”,更像是“立交桥”——面对数据拥堵,不是一味提速,而是开辟新路。谷歌已率先在Jupiter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OCS,结果显示网络吞吐量提升30%,功耗下降40%,运维成本大幅缩减。市场因此看好其前景,预计到2029年OCS市场规模将突破16亿美元。
科技巨头们早已行动。2025年7月,开放计算项目(OCP)正式成立OCS子项目,推动该技术标准化发展,成员包括谷歌、微软、英伟达、Lumentum等。Lumentum更是已从中获利,预计OCS业务将带来数亿美元收入。国内方面,华为推出的全光交换机DC808采用MEMS技术,在日本Interop展上斩获大奖。
但OCS仍面临挑战。它并非对CPO等光电方案的全面替代,两者协同使用才更有效。同时,技术路线尚未统一,MEMS、DLC、DBS三大方案各有拥趸,行业仍在探索最优解。中信证券指出,OCS虽处于发展初期,但技术潜力巨大,建议持续关注其产业链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