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正式落地,多家银行同步上线贴息申请通道。招商银行在官微披露,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以及5万元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的消费均可享受贴息。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也在手机银行中设立贴息专区,方便客户查询和确认。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每名借款人每家机构最高可获3000元贴息,对应30万元消费额。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邮储银行已上线专项系统,完成全行部署与人员培训。工商银行操作界面简洁,系统自动识别符合条件的贷款,客户只需确认贴息即可,无需手动申请。多家银行表示,贴息将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简化流程。
部分银行还对存量贷款作出安排。交通银行允许9月1日前已放款但未使用的贷款补签协议,审批通过后也可享受贴息。深圳工行某支行信贷人士表示,贴息系统比预期更高效便捷,有望提升客户活跃度与同业竞争力。
政策出台正值银行中报季,多家银行高管对消费信贷增长持乐观态度。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有信心在下半年保持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银河证券研报指出,贴息政策可放大资金杠杆效应,有助于国有行和股份行加大零售信贷投放,同时缓解负债成本压力,改善银行息差表现。
需注意的是,信用卡分期业务不在贴息范围内。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在中期业绩会上提醒,当前零售信贷风险仍未见拐点,信用卡客群更为下沉,风险敏感度更高,其变化可作为零售信贷风险的重要参考信号。多家银行也明确,若借款人将贷款用于非消费用途或存在套利行为,将不予贴息或追回已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