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杠杆水平远低于“杠杆牛”时期
2014至2015年,A股市场曾因大量杠杆资金涌入掀起一场“杠杆牛”。当时场外配资杠杆比例飙升至1:11,场内外配资规模合计超7万亿,占当时A股总流通市值近10%。上证指数一度冲高至5178点。但随后杠杆退潮,股市迅速回调,波动剧烈,成为市场深刻记忆。
如今,距离“杠杆牛”已过去十年,当前A股杠杆水平如何?是否呈现新态势?成为股民关注焦点。从场内杠杆来看,融资余额已连续多日突破高位,交易活跃,但整体数据显示杠杆水平稳健、风险可控。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维持在2.23%至2.35%,远低于历史峰值4.72%;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重也处于历史中枢水平,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高达286.80%,远高于警戒线。
相较之下,场外杠杆规模明显萎缩,监管趋严。纯粹的场外配资已属违法,业务量大幅下降。不过,近期场外期权咨询量和业务量有所上升,部分高风险偏好投资者通过私募基金等渠道参与看涨结构产品,“香草”结构尤为热门。尽管如此,场外期权市场仍面临合规风险和兑付问题,监管趋紧也抑制了其扩张。
信贷资金入市虽有违规苗头,但实际规模有限。多家银行已明令禁止信用卡资金炒股,并升级风控措施。从数据看,住户短期贷款环比下降,未见明显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此外,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间接指标分析,结构化信托配资虽略有回升,但整体活跃度不高。
总体来看,当前A股场内杠杆稳健可控,场外杠杆活跃程度偏低,监管趋严、合规要求提升,使得杠杆风险远低于2015年水平。市场情绪也未出现狂热迹象,配资关键词搜索量远低于历史高峰。尽管资金入市趋势显现,但整体杠杆水平处于安全区间,与十年前“杠杆牛”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