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息差收窄,加速布局国际业务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环比下降1.3个基点,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全线走低,国有大行降幅最大,达到1.8个基点。多家银行人士表示,信贷业务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已进入“存量拼关系、拼利率”的阶段,发展难以为继。为寻求新增长点,银行开始转向跨境国际业务,加快国际化布局。
国有大行率先发力,工行、建行、中行等频频举办跨境金融推介活动,拓展外贸服务。建设银行上半年服务外贸客户近11万户,国际结算量超80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3万亿元。银行分析师指出,国内市场利率走低压缩利润,跟随企业出海趋势、拓展国际业务成为突破口。多家大行已将“服务稳外贸稳外资”“提升国际竞争力”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
中小银行也在加速跟进。兴业银行提出构建“五位一体”国际业务体系,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连续两年破2万亿;东莞银行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成为首家在港同时拥有分行和子行的城商行。尽管中小银行在资源和能力上尚有差距,但通过服务跨境电商、制造业出海客户,逐步拓展跨境结算和融资业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企业海外布局扩大,银行国际化不仅是趋势,也迎来政策窗口期。
与此同时,银行国际业务正从传统结算向零售、资管等多元化方向延伸。招商银行提出要成为客户全球资产配置的“服务者”,依托大湾区和香港优势,融入国际财富管理市场。东莞银行也表示,将通过香港子行服务本地中小企业和市民,拓展属地化综合金融服务。银行国际化不再只是大行专利,而是全行业的战略布局加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