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回本后资金流向生变
基金回本周期中,投资者行为呈现明显规律。当基金净值从亏损中回升至1元上方时,不少投资者选择赎回“解套”,导致回本当季及下季出现超额赎回压力,形成所谓的“回本微笑曲线”。这一现象在历史数据中清晰可见:在净值回本前一季度(T-1),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赎回减少;而在回本当季(T)和下季(T+1),赎回明显上升。此外,投资者更倾向赎回旧基金转投新基金,使得老基金普遍面临净赎回压力。
但回本后的市场表现若足够强劲,将逆转资金流向。数据显示,若基金回本后出现5%以上回撤,但一个月内收复失地并创出新高,后续两个季度往往迎来明显净申购。这种“每调买机”的心理一旦形成,意味着回调反而成为买入契机,吸引更多资金入场。若未来基金批量回本后恰逢市场回调再创新高,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从规模上看,回本赎回带来的抛压有限。即便偏股基金净值创新高比例从26%提升至50%,带来的当季“回本赎回”卖盘约300亿元,日均约5亿元,影响可控。历史经验表明,这部分资金并未完全离场,而是转向新发基金、量化产品或ETF。结构上,电子、医药、电力设备等板块集中了老基金仓位,但即使全部回本,带来的日均卖压也仅约1亿元,对整体市场影响微乎其微。
当然,市场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过往行为模式未必完全适用于未来,地缘局势、政策变动等因素可能影响资金流向,投资者行为也可能因时点集中而产生短期扰动。但整体来看,市场对回调后的新高仍具承接力,资金对“回本+反弹”路径的认同有望带来新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