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芯片被指存在“后门”风险

腾赚网 93 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英伟达H20算力芯片存在的漏洞和潜在“后门”风险,对该公司进行了约谈。英伟达随后回应称,芯片中不存在“后门”,并提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Clipper芯片”事件作为类比。1992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推出了一款语音加密设备,但遭到美国政府干预,被要求更换为使用美国国家安全局加密算法的“Clipper芯片”,该芯片内置“加密后门”,可被政府解码。这一举动引发广泛抵制,项目不到三年便终止。尽管此后美国对“后门”问题低调处理,但今年却再次高调推动相关政策。

英伟达芯片被指存在“后门”风险-第1张图片-腾赚网

今年5月,美国众议员比尔·福斯特牵头提出法案,要求商务部强制芯片企业在出口受限产品中植入“后门”。他提出的核心功能包括“追踪定位”与“远程关闭”。从技术角度看,芯片“后门”分为硬件与软件两类。硬件“后门”是在设计或制造阶段植入的逻辑电路,软件“后门”则是通过指令实现远程控制。以H20为例,其电源管理模块或固件引导程序均可成为“远程关闭”的入口。一旦触发预设条件,芯片可能自动停用或性能受限。此外,借助CUDA这一广泛使用的计算平台,美方还可通过软件更新植入“后门”,实现信息窃取、功能限制等操作。

美国还曾提出“片上治理机制”,通过许可锁定、使用监测、地理限制等方式实现对芯片的全链条控制。报告指出,英伟达芯片已具备多项相关功能,仅需激活即可。同时,美方还计划通过“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配合植入“后门”,例如放宽对部分中国客户的出口限制。结合这些动作,H20虽被允许出口至中国,但其安全性存疑。更关键的是,H20不仅性能落后,能效比也未达国内绿色标准。在人工智能发展迅猛的当下,选择一款既不安全、不先进也不环保的芯片,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