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正式发布,AI能力再升级
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OpenAI正式发布新一代大模型GPT-5,标志着人工智能语言处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公司CEO山姆·奥特曼用“高中生”“大学生”“专家”三者类比,形象地展现了GPT系列从初具灵性到全面专业的进化路径。此次发布的GPT-5在编程、文本、逻辑、健康咨询等多方面表现亮眼,尤其在复杂代码生成与调试中展现出接近专家级水平,用户只需提出需求,即可快速生成网站、游戏等内容。
文本创作模块也同步升级,能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富有情感与韵律的专业文本。医疗方面,GPT-5可根据用户背景动态生成个性化建议。据OpenAI数据,其事实错误率较GPT-4o下降约45%,启用深度模式后,错误率降幅更是高达80%。目前,GPT-5已向多数用户开放,免费版用户虽可使用,但有额度限制,超额后将切换为GPT-5 Mini模型。
新版本还引入“人格”模式,提供挑剔者、机械、倾听者、技术宅四种交互风格,增强用户体验多样性。安全方面,GPT-5部署了“安全补全”机制,对高风险请求不仅拒绝,还主动提供合规替代路径。例如面对“制作炸药”问题,系统会说明拒绝原因并引导用户获取相关知识。
尽管功能全面,GPT-5上线后仍收到不少质疑声音。部分用户反馈其长文本处理能力有限,面对超4万字硕士论文时出现逻辑断层与编码异常。小红书、X等平台陆续有声音指出,模型人格模式机械感强、理解力不稳定、功能升级未达预期。
有用户直言“没有颠覆性惊喜”,甚至觉得OpenAI技术已达瓶颈。专家也指出,此次更新更像生态整合的开端,而非技术突破的终点。西南证券分析师王湘杰认为,这标志着OpenAI正从“单点突破”转向“场景优化”,目标是将ChatGPT打造成数字生活的核心入口。
对于AI取代职业的担忧,王湘杰表示当前AI仍不具备替代人类的基础条件,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效率、重构协作方式,而非直接取代岗位。AI向AGI演进仍需突破多重技术瓶颈,短期内仍将是人类的重要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