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今年1月,DeepSeek推出号称媲美OpenAI o1的R1模型,迅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成为科技圈和金融圈的热门话题。短短半年过去,银行业对它的态度已悄然发生变化。记者近日调研发现,目前DeepSeek在银行业的应用整体未达预期,尚未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性成果。
多位银行金融科技人士指出,DeepSeek在应用中面临三大难题。首先是数据复杂度高。银行每天处理的数据量庞大,来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而DeepSeek在处理这类数据时表现并不理想。其次,算力成本不低。尽管DeepSeek以低成本著称,但要支撑全行级应用,仍需大量高性能硬件支持。第三,适配性不高。作为通用大模型,DeepSeek与银行原有技术路线存在差异,需大量改造才能融合。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尝试将其与内部“小模型”结合,但仍在摸索阶段。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DeepSeek的价值仍不可忽视。它降低了中小银行进入大模型领域的门槛,让更多机构有机会参与人工智能转型。不过,随着国内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进步,DeepSeek已逐渐从“焦点”回归“众多模型之一”。如今,大型银行更倾向于强调自主研发,对DeepSeek的应用趋于低调,甚至避谈。相比之下,中小银行在宣传和尝试上更为积极,但实际成果仍有待观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