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钢企停采钼铁应对价格暴涨
“太疯狂了!”这是业内对近期钼价飙升的普遍反应。钼,这个原本低调的金属,近期因价格飞涨引发产业链震动。作为用钼大户,太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和青拓集团联合发布声明,宣布暂停钼铁采购,矛头直指市场炒作行为。此举不仅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也让整个钼市陷入观望。
钼价为何暴涨?背后既有矿端供给紧张、环保限产等因素,也少不了投机资金的推波助澜。钼铁是特种钢材的重要原料,添加比例高,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下游成本。以316L不锈钢为例,钼价每吨上涨万元,其成本就增加400元。当前钼铁价格已让中下游企业苦不堪言,钼铁厂出现成本倒挂,不锈钢厂难以提价,钢厂订单减少,压力层层传导。
面对高企的钼价,产业链中下游几乎“全线承压”。2023年钼价上涨尚能通过钢价部分转嫁成本,如今下游市场难以接受涨价,钢厂与零部件企业纷纷陷入亏损。据业内人士分析,若三大钢企坚持停采两到三个月,钼价或有望回落至每吨15万元左右的合理区间。但若炒作不止,历史教训恐将重演。
供给端紧张短期内难缓解。钼矿建设周期长,新增产能有限,紫金矿业、盛龙股份等企业虽有扩产计划,但仍难填补缺口。据预测,2025-2026年国内钼供需缺口仍将维持在万吨级别。与此同时,下游需求却持续增长,国防军工、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对钼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业内预计,钼行业正迎来十几年来最好的发展窗口。
但繁荣背后,隐患浮现。当前产业链利润几乎全被矿端攫取,冶炼厂、钢厂和下游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这种失衡不仅影响企业经营,更可能动摇行业长期发展的根基。如何在涨价潮中守住产业链平衡,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