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协同立法促科技创新

腾赚网 105 0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日前共同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并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同步施行。8月1日,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崔凯介绍,这是长三角地区首次以协同立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也是《立法法》修订后区域协同立法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决定》共十九条,涵盖战略科技力量共育、创新平台共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共研、成果与资源共享、企业主体共兴等内容。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取得的成效,源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深层次改革。三省一市科技部门联合制定《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形成“4+1”协同工作模式。国家实验室“总平台、总链长”作用突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平台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上海光源”与“合肥光源”共建第四代“合肥先进光源”,安徽本源量子科技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合作开创“量超融合”新模式。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南京大学、浙江中电海康、安徽科大讯飞等共建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提升平台能级,已布局105家专业研究所和技术创新中心,孵化146个重大创新项目。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科技资源+科技服务+科技政策”,目前纳入大型科学仪器近5万台(套),总价值超590亿元。三省一市联合出台《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创新券在江苏、浙江、上海及安徽部分区域互通使用,累计服务企业超7000次,服务金额超5.5亿元,其中创新券支持金额达1.8亿元以上。

《决定》提出推动各类开发区跨省域联动发展,共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年7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关于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试行)》,规划面积49.16平方公里,涵盖青浦、吴江、嘉善三大园区。市科委表示,将打造青浦园区西岑科创中心为高新区创新策源地,建设G50数智创新走廊、蓝色珠链生态绿廊,布局东部转移转化、西部高端制造、南部科创服务三大功能片区,加快建设朱家角工业园、练塘工业园、祥符荡创新中心等载体,带动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

沪宁产业创新带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的又一区域亮点。沿线8个城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泰州)2024年GDP达15.1万亿元,占长三角总量的45.6%,集聚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上市公司。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陆海表示,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是普陀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动能强劲、制度优势明显,将成为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