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火爆

腾赚网 128 0

今年年初,一位资深投资人直言:“虽然不该追热门,但若现在不投机器人,恐怕就彻底错过了。”果然,人形机器人赛道迅速升温,成为资本争相涌入的焦点。头部企业频频获得巨额融资,上市公司也纷纷跨界布局,行业热度远超上半年新品发布的高峰。一边是订单爆满,有企业手握超4亿元订单;另一边则是冷静提醒: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

资本的狂热可见一斑。越疆科技完成定向增发,募资超10亿港元,已实现人形机器人批量交付;众擎机器人连获近10亿元融资,背后站着小鹏、京东、宁德时代等巨头。据IT桔子统计,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已达99起,远超去年全年。不仅VC\/PE积极押注,传统企业如兆威机电、赛力斯、东方精工等也纷纷入局,或深化布局,或跨界合作。

政策支持、AI技术突破和万亿美元级市场预期,成为引爆风口的三大引擎。工信部明确发展目标,北京等地出台专项计划,百亿基金蓄势待发。AI大模型带来的认知跃升,让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大幅提升,推动行业迈入新阶段。而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破5万亿美元,中国或有超3亿台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

不过,行业仍面临量产难题。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做出样机容易,实现量产却困难重重。目前大多数企业所谓的“量产”仅在百台级别,千台交付已是目标。关键零部件如行星滚柱丝杠产能受限,整机成本高企不下。特斯拉计划2026年量产Optimus,或将为行业带来新变量。

场景之争同样激烈。一部分企业聚焦工业应用,如优必选已在车企实训,智平方切入半结构化场景;另一部分则看好交互场景,认为C端市场更具潜力。但现实是,工业场景精度要求高、容错低,落地难度大;而家庭服务类机器人则面临技术、法规、成本等多重门槛。专家指出,当前多数C端应用仍停留在展示层面,真正“功能型”机器人尚需时日。

尽管如此,摩根士丹利依然看好中国赛道,预测2025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将在中国广泛落地,产业优势将进一步扩大。眼下,推动实际应用、从真实场景中获取数据,成为形成研发与应用良性循环的关键。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站在爆发前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