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清盘潮持续扩大
2025年,基金清盘潮仍在持续。截至目前,已有132只基金宣告终止运作,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出清弱者”趋势。虽然数量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清盘产品类型更加多样,不仅包括长期规模低迷的老基金,一些新设产品和热门题材基金也纷纷加入行列。例如国联智选红利、富荣医药健康等,尽管所属主题一度受追捧,仍难逃清算命运。
从类型上看,主动权益类产品仍是清盘主力,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最高。指数基金则因同质化严重,也成为重灾区。业内分析指出,市场对主动管理能力要求提高,缺乏特色、业绩平庸的产品正加速被淘汰。此外,不少基金虽未清盘,但已接近清盘红线,7月以来陆续有超20只基金资产净值跌破监管底线。
与此同时,部分基金公司也开始转变策略,不再维持“壳资源”,而是主动优化产品结构。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是热门主题基金,也难以仅靠概念支撑生存。红利与医药两大主题基金年内相继清盘,打破了“主题热=不退市”的认知误区。这反映出资金正加速向头部产品集中,中小基金公司在热门赛道中若无清晰定位或强渠道支持,极易被边缘化。
泉果基金旗下首只纯债基金泉果泰岩3个月定开的清盘,则揭示了中小型公司在固收领域拓展失利的风险。该基金成立时规模逾16亿元,一年后却因持有人不足200人触发清盘条款,清算时规模缩水至不足2亿元。基金经理戴骏随后卸任全部产品,成为“无基可管”状态,其任职期间回报表现平平,进一步暴露公司在人才储备和产品布局上的短板。
当前,基金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清盘只是表象,背后是资源错配与战略摇摆带来的连锁反应。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盲目追热点、仓促扩张已不可持续,唯有找准自身优势、精准发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